主讲教师一:
姓名:范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7年2月 电话:029-82339983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职务: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院长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
所在院系:长安大学地测学院地质工程系
E-mail:dzyjs@chd.edu.cn
通讯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南段126号长安大学地质工程系
研究方向:地质工程岩土工程
教学情况:
1、近三年来讲授本课程情况
负责人长期亲自为本科生讲授岩体力学,近年来辅导多位青年教师从事岩体力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岩体力学》/本科专业课/4学时/周/4届218人;
《土力学》/本科专业课/4学时/周/5届165人;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硕士专业课/4学时/周/3届90人;
《高等土力学》/硕士专业课/4学时/周/3届90人;
《岩土塑性力学》/博士专业课/4学时/周/5届42人;
3、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
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共36名,其中已毕业博士3人,硕士21人,指导本科毕业设计人数超过50个。
4、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①正在计划建设岩体力学虚拟试验室项目;
②正在主持“地工讲堂”项目。
5、教学研究论文:
①《岩土工程原位测试》课程建设的探讨;
②岩土工程虚拟仿真实统验系开发与应用;
③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
6、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
正在主持编写《岩体力学》本科教材。
学术研究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降雨诱发软弱变质岩斜坡浅表层变形破坏机理研究(2013。1。~2015。12。),项目负责;
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黄土边坡强度理论效应研究(2010。1。~2012。12),项目负责;
③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土力学基础理论研究(2009。1。~2012。1。),项目负责;
④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调查项目: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2010。1。~2012。12),项目负责;
⑤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边坡破坏类型评估和稳定评价技术实用转化(2006。12。~2009。12),项目负责;
2、发表的学术论文:
①范文,熊炜,彭建兵等。分段式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138-143。 (EI收录)
②范文,邓龙胜,彭建兵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9):1917-1923。 (EI收录)
③范文,沈珠江,俞茂宏。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土压力极限上限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 2005, 27(10):1147-1153。 (EI收录)
④范文,白晓宇,俞茂宏。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J]。岩土力学, 2005, 26(10):1617-1622。 (EI收录)
⑤ Fan Wen, Mao-Hong Yu。 Fracture Mechanics Analysis of Ground Fissure[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2004 ,Vols。261-264: 87-92。 (SCI收录)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①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及其应用,第五获奖人,2011年12月;
②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第四获奖人,2007年;
③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双剪理论及其应用,第九获奖人,2003年;
④教育部优秀勘察二等奖:黑河水库库岸滑坡勘察与稳定性评价,第三获奖人,2000年12月;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广西小平阳蜂林平原区地裂缝研究,第四获奖人,1998年12月。
主讲教师二:
姓名:黄强兵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2年10月 电话:029-82339012
职称:副教授 学位:博士
职务:长安大学地测学院地质工程系副主任
所在院系:长安大学地测学院地质工程系
E-mail:dcdgx24@chd.edu.cn
通讯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南段126号长安大学地质工程系
研究方向:地质工程岩土力学
教学情况: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时间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
总学时 |
班级数 |
总人数 |
教学质量校考评等级 |
2002年9月 |
土木工程法规 |
21 |
63 |
|
94 |
|
2002.2-2002.7 |
工程地质原理 |
4(5) |
50 |
|
60 |
|
2003.9-2004.1 |
岩体力学 |
8 |
40 |
26010102-03 |
47 |
|
2004.2-2004.6 |
岩体力学(双语教学) |
8 |
40 |
26010203 |
29 |
|
2005.2-2006.6 |
岩体力学(双语教学) |
8 |
40 |
26010203 |
29 |
|
|
二、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时间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班级 |
总人数 |
2002.2-2002.7 |
地质教学实习(土木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 |
63/63 |
|
30/22 |
2003年9月 |
地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勘察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 |
63/147 |
|
25/31 |
2004.6-2004.7 |
地质教学实习 |
63 |
26010102 |
24 |
2005.6-2005.7 |
地质教学实习 |
63 |
26010202 |
29 |
2006.6-2006.7 |
地质教学实习 |
84 |
26010302 |
5 |
|
三、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四、近五年作为第1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论文题目/著作名 |
刊物名称 |
级别 |
时间 |
高等院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思考 |
|
|
|
|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署名次序 |
时间 |
备注 |
优秀实习教材成果奖 |
长安大学地测学院 |
2 |
2004 |
|
|
学术水平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
课题类别 |
来源 |
年限 |
本人所起作用 |
编号 |
探测湿陷性黄土暗穴技术研究 |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
交通部 |
2001.10-2003.6 |
主要参加人 |
200131881213 |
公路工程活断层与地裂缝灾害的精细探测、定量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
交通部 |
2004-2007 |
主要参加人 |
200431881211 |
西部(汾渭地区)地裂缝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 |
部级 |
中国地调局 |
2004-2007 |
主要参加人 |
200411300025 |
|
二、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以第1署名人发表的学术论文
题目 |
刊物名称 |
级别 |
时间 |
署名次序 |
备注 |
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J]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
|
2001(1):54-58 |
1 |
|
一种黄土滑坡滑距预测模型[J] |
灾害学 |
|
2001(3):6-11 |
2 |
|
关于地震波作用下长输埋地管道系统可靠度的探讨[J] |
工程地质学报 |
|
2002(3)(增刊):108-112 |
1 |
|
埋地管道在地震波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J] |
工程勘察 |
|
2004(3):64-67 |
1 |
|
基于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的膨胀土分类[J] |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2005(1):15-19 |
2 |
|
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山区高速公路软基的效果分析[J] |
公路交通科技 |
|
2005(9):81-84 |
1 |
|
孔内深层强夯挤密法在山区公路软基处理中应用[J] |
工程勘察 |
|
2006(2):38-41 |
1 |
|
|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主讲教师三:
姓名:邓亚虹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8年12月 电话:029-82339012
职称:副教授 学位:博士
职务:长安大学地测学院地质工程系副主任
所在院系:长安大学地测学院地质工程系
E-mail:dcdgx24@chd.edu.cn
通讯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南段126号长安大学地质工程系
研究方向:地质学岩土力学岩体工程
教学情况: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时间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
总学时 |
班级 |
总人数 |
教学质量 校考评等级 |
07-08学年 (第1学期) |
地震安全性评价 |
6 |
30 |
2 |
62 |
优秀 |
07-08学年 (第2学期) |
地震安全性评价 |
4 |
40 |
1 |
32 |
优秀 |
07-08学年 (第2学期) |
岩体力学 |
2 |
36 |
1 |
25 |
优秀 |
08-09学年 (第1学期) |
地震安全性评价 |
4 |
32 |
1 |
35 |
优秀 |
08-09学年 (第1学期) |
地震安全性评价 |
4 |
48 |
2 |
64 |
优秀 |
08-09学年 (第2学期) |
岩体力学 |
4 |
36 |
2 |
60 |
优秀 |
二、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时间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班级 |
总人数 |
2008.7-2008.8 |
巢湖凤凰山地区地质基础野外实践教学 |
84 |
1 |
32 |
2009.9-2009.10 |
巢湖凤凰山地区地质基础野外实践教学 |
105 |
1 |
34 |
三、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署名次序 |
时间 |
备注 |
优秀 |
长安大学 |
1 |
2008 |
年终考核 |
“挑战杯”校特等奖 |
长安大学 |
1 |
2009 |
指导教师 |
“挑战杯”省二等奖 |
陕西省 |
1 |
2009 |
指导教师 |
学术水平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
课题类别 |
来源 |
年限 |
本人作用 |
鉴定情况 |
地裂缝动力特性及场地效应研究 |
国家级 |
中国博士后基金委 |
2 |
主持人 |
在研 |
汾渭地堑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质灾害图编制 |
省部级 |
中国地调局 |
1 |
主持人 |
已鉴定 |
汾渭盆地典型地区地裂缝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研究 |
国家级 |
中国地调局 |
4 |
主要参与 |
已鉴定 |
汾渭盆地地裂缝灾害成因机理与大陆动力学 |
国家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4 |
主要参与 |
在研 |
公路工程活断层、地裂缝灾害的精细探测、定量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
省部级 |
交通部 |
3 |
主要参与 |
已鉴定 |
西安地裂缝动力场地效应 |
校级 |
长安大学 |
2 |
主持人 |
在研 |
汾渭盆地地裂缝地面沉降综合研究 |
国家级 |
中国地调局 |
4 |
主要参与 |
在研 |
毛乌素沙漠风积沙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深化研究 |
地市级 |
长庆油田 |
1 |
主要参与 |
在研 |
二、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以第1署名人发表的学术论文
题目 |
刊物名称 |
级别 |
时间 |
署名次序 |
车辆动荷载作用下隔振沟响应增强区数值分析 |
岩土工程学报 |
EI核心 |
2006.12 |
1 |
车辆荷载作用下隔震沟隔震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岩土力学 |
EI核心 |
2007.5 |
1 |
黄土暗穴对路面结构变形响应的影响分析 |
岩土力学 |
EI核心 |
2008.3 |
1 |
公路黄土暗穴临界稳定埋深回归预测方法及其程序实现 |
岩土力学 |
EI核心 |
2008.6 |
1 |
地裂缝活动环境下盾构隧道双层衬砌性状分析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EI核心 |
2008.10 |
1 |
水平层状场地自振频率的剪切质点系法研究 |
岩土力学 |
EI核心 |
2009.8 |
1 |
半空间上水平层状场地自振频率特性研究 |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
核心 |
2009.1 |
1 |
地铁工程地质灾害综合评估定量方法—以西安地铁一号线为例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
核心 |
2009.9 |
1 |
车辆动荷载作用下黄土暗穴对路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
中国公路学报 |
EI核心 |
2006.4 |
3 |
单排非连续刚性桩屏障对弹性波的隔离 |
振动与冲击 |
EI核心 |
2007.11 |
3 |
软黏土层一维有限应变固结的超静孔压消散研究 |
岩土力学 |
EI核心 |
2009.1 |
3 |
基于内变量理论的岩土材料本构关系研究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
核心 |
2008.3 |
3 |
汶川大震的科学思考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
核心 |
2009.1 |
6 |